大量打鑿 天台慘成儲水庫

嚴重漏水個案二 - 旺角 40 年商廈

 

業主本來的傳統天台防水施工情況,完工後漏水反而加劇

 
 

背景

  • 天台漏水:採用 A 公司傳統英泥天台工程

  • 完工之後:樓下漏水問題反而更加嚴重

  • 每逢大雨 🌧️ 漏水往往維持一個月才散去

  • 嘗試搶救:加裝抽水泵及多個水盆 🪣

  • 仍未解決問題,大廈束手無策

crack1.jpg
 

大廈向本公司查詢

 
    • 由專業工程師主理👷‍♂️

    • 事前分析樓宇結構及圖則

    • 上門勘察並分析漏水成因

    • 釐定施工方案並報價:

      • 針對漏水位置、天面積水、收口位及用戶要求

    • 施工期間一直專業監控、測試 ✅

    • 完工後試水:確保萬無一失

    • 完善售後服務:六年保養

 
 

本公司針對以下重大問題❗ 

1. 天台大量打鑿

傳統天台防水物料不能抵抗紫外線侵蝕,亦不能抵抗步行或磨蝕,因此須經大量打鑿藏於天面底層。

A 公司用重型打鑿機(馬路用)拼命地向下打鑿。但此等打鑿機及操作工人只適合進行道路維修工程,並不適合天台防水工程,因為:

  • 天面結構樓板(structural slab)一般只5至6吋厚 (125-150 mm)

  • 拼命使用此等重型打鑿機向下打鑿令結構樓板產生許多細微裂縫(hairline cracks),反而加劇日後的天台漏水問題 💧

  • 打鑿工序完成後,細微裂縫數量大大增加

  • 天台裂縫因冷縮熱脹而慢慢破壞防水薄膜,大大縮減物料的壽命

  • 即使塗上防水薄膜及完成浸水測試,約三個月後的漏水情況卻比工程前更為嚴重

 

大量打鑿的傳統做法亦衍生以下問題:

  1. 打鑿工具必須採用小型電動工具 ,以免傷害樓宇結構。但相應的工期及薪酬支出必定倍增(由1天變成1星期),因此一般判頭不願意採用小型打鑿工具,務求減低成本 💰

  2. 打鑿後的天面石屎凹凸不平,需要專業的處理。市面上部份師傅的質素卻參差不齊,影響防水成效

  3. 天面防水物料並非越厚越好,過厚的物料反而會增加樓宇負荷,甚至造成漏水缺口

  4. 已建成的現有天台比新建樓宇天面更為複雜,聘請的公司須有一定經驗及口碑

  5. 防水關鍵在於準確判斷天台狀況,並挑選最合適的材料及工法,並非所有泥水師傅或判頭懂得

 

2. 天台底層積水

  • 細微裂縫令大量雨水仍積存於天面底層

  • A 公司 防水層藏於底部,積水在上,變相成為儲水庫

  • 大雨後,往往需要一個月以上才能蒸發散去積水

  • 缺乏排水及排氣系統,因此無法防止底層積水問題

  • 業主其後放棄傳統工程做法,改為加建多組排水井及抽水泵

  • 但大雨過後仍需一個多星期才排走積水,未有根治漏水問題

 

3. 隱藏式防水膜失效


一般天面防水物料不能抵抗紫外線侵蝕,亦不能抵抗步行或天面活動的磨蝕,因此必須經打鑿再藏於天面底層。

由於新建樓宇天面不需打鑒就可塗上一般防水物料,所以最為適合使用,而非現有樓宇天面。

底層防水薄膜因為長時間浸水及抵受不往天面的高温環境,發脹及變形,由原本一塊平滑的黑色膠狀防水膜變成一團海參似的物體,原有的防水功能盡失。

 

事實上,隱藏於天面底層的傳統防水薄膜可因不同因素而失效,例如:

  1. 選擇不合適的防水塗層 (水性、油性、納米、火燒氈等防水物料)

  2. 不正確的防水塗層施工方法

  3. 施工期間或未乾透的防水塗層遇上大雨而未有處理

  4. 未有處理石屎面與防水薄膜之間的施工要求

  5. 不正確的八字角處理方法

  6. 泥水工人於完成浸水測試後的底層防水薄膜上,使用工鞋、泥剷進行撈泥及倒泥等工序,而損壞已完成的防水薄膜問題

  7. 防水塗層上的水泥收水問題

  8. 去水渠口的防水收口問題

  9. 未有處理結構樓板出現的細微裂縫或”黄蜂巢”

以上問題不可能從天面外觀去分辨,隱藏的防水薄膜防礙了修補工作。

 

大廈最後採用新思維 Apex Panel®,才真正解決天台漏水問題

*部份為示意圖,並非攝於事發天台


 
 

Apex Panel® 針對坊間防水工程的漏水根源:

 
  1. 優質遊艇同級 Apex FRP® 面層防水,效果一目了然

  2. 毋須起底,避免大量打鑿破壞樓板

  3. 預製組件,專利排氣,避免天台底層積水